解析合成橡胶发展
合成橡胶最早出现的商品合成橡胶是氯丁橡胶,约在1934年就有市售氯丁橡胶。1942年开发出了羧基橡胶。20世纪50年代初又开发了人造橡胶,到70年代几乎 所有合成橡胶都有相应的合成橡胶。近30年来,合成橡胶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外合成橡胶的用量已占全部橡胶用量的70%。合成橡胶用量增长很快的原因主要是:
(1)天然橡胶供不应求;
(2)能赋予制品以某些 特殊性能,如耐油性、耐老化性、耐热性等;
(3)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合成橡胶及橡胶提供大量 价廉的原料。合成橡胶一般是由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制成的聚合物粒子的水分散体,然后采用酸膏化法、附聚法 等方法使橡胶粒子增大而得以浓缩。合成橡胶主要用于非纯胶制品,少量用于海绵等纯胶制品。与天然 橡胶相比,合成橡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A)变异性较小。原因是化学成分较简单,而且各组分、含量在 生产过程中都可严加调控;
(B)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直径较小,大小分布范围较窄;
(C)合成橡胶胶粒表面吸 附层不仅不是多分子层,而且还是不饱和的单分子层。这是由于合成橡胶粒子小,其表面大,在表面活 性剂用量达单体量的 5 %,且其绝大部分被胶粒吸附时,这样被肥皂饱和的胶粒表面也只占胶粒总表面积 的 30 %~70 %。因此,有时合成橡胶中加入稳定性很好的分散体,可能会导致橡胶的不稳定,其原因是 由于稳定剂从分散体粒子上转移到胶粒上而造成的。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共混时,必然发生稳定剂的重 分配和转移,引起混合体系增稠;
(D)浓缩方法特殊,一般必需先使粒子发生附聚后再进行浓缩。这是因 为橡胶粘度——浓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子粒子的平均大小和粒径大小的分布范围。平均粒径越大 及分布范围越宽,在给定浓度下的流动性越好。合成橡胶由于粒子小,大小分布又窄,即使采取蒸发法浓缩,当总固体含量不到 50 %时已极其粘稠,很难进一步提高浓度;
(E)不易腐败变臭。这是因为合成胶 乳不含蛋白质和其他天然产物,又不易受微生物侵染;
(F)胶膜干燥较慢,吸水性较强。这与合成橡胶含 水溶性的肥皂较多有关;
(G)湿凝胶的强度低。其根本原因还不清楚,但构成凝胶的粒子小,表面活性物 质对聚合物的比率高至少是影响因素。 合成橡胶的品种牌号一般是根据共聚单体含量、总固体含量、乳化剂种类以及有无羧酸改性等特性
- 上一篇:解析天然橡胶制品的特点
- 下一篇:解析国内三元乙丙橡胶板市场需求【返回目录】